应用大数据 建材行业的N种猜想 |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9日|||
摘要:
|
|||
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反馈经济”等新经济、新商业模式正在开始形成。 牛津大学维克托教授在《大数据时代》里这样写道。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世界就是一个巨型的数据库。数据不再是冰冷的统计学,更是一种精确的生活。 目前,就全球范围来看,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在医疗服务、零售业、金融业、物流、电信等行业广泛展开,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产业空间。但在传统重工业领域,尤其在建材行业,大数据应用却还寥寥无几。 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是建材工业实现“创新提升、超越引领”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我们不禁猜测,当铺天盖地的大数据概念席卷而来,身处建材行业的我们又将如何理解和运用?行业发展会否掀起一次智能信息化的高潮? 让大数据解决摆在眼前的课题 猜想一,能否预测水泥市场走势,有效化解产能过剩? 化解产能过剩是近几年建材行业提及最多的话题之一。产能过剩有诸多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则在于企业对市场供需关系的失实判断,归根到底是在没有精确分析的情况下,企业仍然盲目建线。 如果运用大数据进行解剖,我们是否可以避免出现过剩现象?或是可以更有效地化解产能过剩呢? 首先,我们先来寻找数据源。数据源的组成来自国家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企业三方,缺任何一方,数据都将有失全面性。这些数据也要包括物流运输数据以及 资源能耗数据。当把三方数据聚集后,全行业要发挥协同合作精神,与大数据技术部门共同搭建数据平台。平台建设涉及全国范围内各个区域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 据,应通过多方努力提供详尽、及时、可靠、真实的全方位信息。 据研究大数据专业人员介绍,在有明确数据来源的前提下,若要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差不多需要半年的时间。 当数据平台搭建完毕,我们可以对全国范围内的水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精准掌握,再分析问题出现在哪里,规律是什么,最后再相应地出台实施办法。这样一来,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部署化解产能过剩工作,也为企业提供水泥市场的实时行情。 猜想二,能否在企业内部搭建平台,用于监控市场和作出决策? 总体来看,我国建材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而且他们对知识管理能为企业带来的价值缺乏正确认识。 大多数建材企业对数据的记录多停留于两种形态:传统的纸笔记录和Excel电子表格记录。看似简单的纸质记录数据,必须放在独立的档案室归档。而看起来 稍微先进一些的Excel表格,虽然将数据以文件形式存储在电脑中,但如果工程师想对既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却不得不打开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文件——当然, 这是在数据量小的情况下。 或许领导与客户不会每天都要看报告。而这些存在文件夹、档案室中的数据,就如同躺在一个个孤岛上一般沉睡,只为满足工程师的不时之需。于是,我们看到,企业在面对转型升级时,常常措手不及。可惜,很少有人会想起那些沉睡的数据及其背后蕴含的海量信息的商业价值。 因此,对建材企业,尤其是大集团来说,大数据应用给他们带来了福音。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大数据应用方式。 举个例子,在一家大水泥企业集团里,兼并重组了几百家企业,如何才能让管理层足不出户就可以每时每刻掌握所有旗下企业的实时信息,以及来自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信息,而不是每月每季度向老板呈现已无时效性的纸质报告? 这就需要构建大数据平台。而对大企业集团来说,他们有实力自己搭建并分析数据。因此,搭建完毕后,关于消费者和企业策略的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开发出各种决 策支持系统,并对市场关键业绩指标进行实时性的监控和预警。同时,通过移动性、智能终端与社会化互联网对企业管理层进行实时推送,使他们可以实时获得企业 自身、竞争者以及消费者的市场行为并作出最快的反应。最重要的是,这种数据是动态数据,能帮助企业在快速动态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如果对于中小规模企业来说,他们或许没有实力和资金在企业内部搭建完整业务链上的平台。但可以寻求第三方云计算公司合作,就某一业务模块进行数据分析,也是十分可行。 猜想三,能否改变传统B2B,做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其实,“大数据”一词最早应用于IT行业,随之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围绕海量数据的商业价值的利用逐渐成为行业人士争相追捧的利润焦点,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众多电商企业也在注入大数据的新商业模式。 可以说大数据不是电商平台的某一个产品组成或业务领域,大数据是整个电商未来发展的基础资源与优势体现, B2B电商发展的第一阶段以信息撮合机制为主,通过互联网特性有效的汇聚买卖双方信息;第二阶段以在线交易为主,信息展现模式、在线交易工具、配套服务 产品的发展使得各平台都在想方设法解决在线交易问题;第三阶段即资源集聚为主,所谓资源集聚正是突出两个核心要素:数据穿针引线,服务本质所需。 对我国建材行业来说,现阶段的B2B电商模式较为传统和落后,尚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初期。但在大数据风暴下,我们要敢于迈出重要一步,那就是从第一阶段直接迈向第三阶段。 对建材电商运营商而言,当前需要解决的是怎样通过海量交易数据寻找交易双方的需求,并根据需求作出线上调整,增加个性化服务,更多更好地增加用户粘性, 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降低运营成本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同时将线上线下数据采集汇聚到数据中心,产生的分析型数据才会带来更精准的使用价值。 比如某B类企业习惯在电商平台上寻找合适的采购资源,电商平台的确满足企业的信息获取需求,但由于合同、发票、信用等环节的制约,一般很少有企业会直接通过平台在线付款,尤其是大额款项,那么这一笔交易的发生仅利用线上平台很难判别。 但电商运营商不能忽视的是,企业实际交易发生时所牵扯到的银行或第三方支付、物流配送等环节是实实在在获取到这些信息的相关部门。假如我与一家快递公司 进行战略合作,建立数据库接口,那么任何一个企业在这家快递公司发生的某笔物流交易的货物属性、目的地、数量等数据标签,通过与线上该企业的页面浏览、点 击轨迹等分析匹配,即可得到这笔交易的真实数据,不用平台的在线支付,我也知道企业实际发生的真实交易数据甚至更多内容,这就是线上与线下数据结合的魅力 所在。 当然除了物流,在金融、支付、认证、软件等方面获取的信息将充实该企业的数据模型,得到更加精准的数据,也有助于通过实际发生的线下交易趋势来调整线上产品,达到无缝对接。 猜想四,能否建设高度信息化的绿色建材产业园区? 目前,我国很多领域的产业园区规划都十分混乱,难以做到从客户角度出发去定义产品。更无法定制更多地表现为个体企业的行为,无法满足某类企业的园区定制需求。而且,园区配套设施相对落后,没有形成系统化。 如今,数字信息化一方面重新定义和塑造了建材行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市场环境也对建材产业园区的组织形态提出了新的 要求。这些产业园区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跨业务领域、跨区域的组织架构和创新,大大加快了自身发展速度。这就需要无论是在建材相关部门的组织层面,还是 在体制层面都加大创新力度。 因此,要建立园区数字管理的基础平台和整合服务中心,包括云计算中心、监控中心和无线网络覆盖系统建设,为园区及入住企业提供强大的信息数据支撑平台。 在此基础上未来可以考虑为园区所有建材企业搭建绿色建材信息服务系统,也就是以先进的IT系统为技术支撑的绿色建材中介服务平台,能为园区供给方和需求方提供供求信息和交易对接服务。 同时,绿色建材产业园区的的规划也要整合资源,汇聚有关行业机构资源,以及社会服务等配套资源以及资金流、信息流资源,这些都可以为园区内企业所用。 猜想五,能否改变传统意义的建筑设计模式? 建筑业是数据量最大、业务规模最大的大数据行业,但同样是当前各行业中最没有数据的行业,就同等规模的企业来讲,也是最没有数据的企业。有专家称,建筑 业的信息化始终难发展起来,与行业本质也有较大关系,建筑业牵扯的业务链条众多,其生产的复杂性,导致充分应用大数据的技术难度十分巨大。 举 个例子,即使是一幢6层普通住宅楼的建造,也是面对海量数据的管理。建筑业要达到制造业的精细度,要细到每一堵墙每一块砖都要事先排好,出好排布图,各种 规格砖的数量事先统计好,按数据通知供应商供货,安排运输班组按精细数据按各堵墙用量的标注图,进行垂直运输和楼层就位。 如果真正搭建了大数 据模型,那么在创建、计算、管理、共享和应用海量工程项目基础数据方面的能力将得到大大提高,建筑业在管理方面的差距也将比其他行业大大缩小。不夸张的 说,从全专业建模、计算工程量,到分析各专业技术冲突,进行图纸标注,专业团队可以用10天时间完成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体量。 也就说,如 果工程数据和业务数据只要加载到某大数据平台上,不仅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升,管理的功能也可大幅增加,如数据的可存贮、可搜索、可计算和可追溯能力都大 大加强,项目各参建方的协同能力也会增强很多,能够有效减少协同时间成本,也可以让整个建筑业务链条实现集约化采购管理。 让大数据创造美妙绝伦的未来 猜想一,能否发现建材行业不可预知的新材料? 当记者第一次听说“透明水泥”的出现时,顿时感到惊讶,随即在网上搜索图片,想一睹为快。只见图片上显示,一人站在水泥墙里面,但可以在墙外折射出他的 身影,完全颠覆了传统墙面的视觉感觉。像透明水泥这样以前不曾想过的事物如今却出现在大众面前,那么建材行业未来还会有更多不可预知的发生。 大数据催生出的反馈经济值得研究和推广。当行业对于某种未知的产品有迫切需求时,我们可以拿来相似的产品进行比对,找出现有产品和未知产品的差距所在。比 如,我们可以分析现有产品的所有数据,建造应用模型,然后再找出完善现有产品的关键点,用数据说话。最后再构建一个理想中的未知产品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出 未知产品的配料及配比,直至研发成型。未来新材料的出现或许是通过建立数据模型,从虚拟走向现实。 或许未来,基于对各种原生材料数据的分析,建材行业的新材料会因为人们的各种需求而不断涌现。 猜想二:能否从原材料开始,进行私人定制? 身处大数据时代,每一件事物都可以量化,这是针对个人的私人定制,未来将会出现全民参与设计产品的风潮。放眼建材行业,我们也不能固守传统思想,而应从原材料开始,走向私人定制。 举个例子,在水泥行业,虽然取消符合32.5水泥已成定局,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因为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这种产品,很多水泥生产商也抱怨他们的产品仍为客户所需,没有取消的必要。因为与客户始终处于松绑式关系,对于市场上是否真的需要这种产品,生产商并不十分清楚。 众所周之,水泥是同质化产品,但是利用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就有可能将水泥变为私人定制的产品,客户根据自己所在的区域天气、地质、建筑结构等对细节的 数据分析,向水泥企业要求定制水泥,而水泥企业也会在大数据的运用中,进行市场评估与产品配比方式,研发更多环保特色水泥,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甚至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对接与共享,客户完全可以参与到水泥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成为创造全新绿色水泥的一份子,与水泥企业形成合力,并与竞争对手展开差异化竞争。 也许这些问题是我们从未想过,也从未敢想的。但当每个客户的需求可以量化,可以用数据统计分析,那么市场上水泥产品的种类也会变得多种多样。 这样一来,当每个客户都可以参与到水泥原材料的设计中去,以私人定制的方式丰富水泥品种,降低同质化水泥所带来的一切弊病,企业也不会为市场饱和、产能过剩而发愁,同时,大大加速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态势,加快技术升级、创新改革的活力。 猜想三,新型城镇化趋势下,能否实现施工配送智能一体化? 大家对于智慧城市的概念并不陌生,智慧城市之所以“智慧”,缘于它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有效率。在国家倡导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居将在不久的未来走进我们的生活。 我们试想一下,当一座城市实现了所有信息的数据共享,每个行业都将变得互通有无。比如某区域要建造一座大楼,不需住建部门、建材部门、设计部门拿着图纸 来回比划,只需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自动配货到每个部门,直至施工人员。在整座楼房的建造过程中,实现完全智能化,利用云计算平台只需坐镇指挥,就能通过 实时施工数据,分析并判断增加或缩减建材用量。当建筑建造完毕后,可以通过智能数据来验证房屋是否合格。这样一来,既节省人力物力,也规范了整个建筑的建 造流程。 当然,城镇化的建设离不开道路的顺畅。这同样可以运用大数据实现道路自动配送施工材料,因为智慧城市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全部联网,可以自动判断哪一路段适合哪种建材。在一个高度智能化的城市中,或许你的想象力将决定一切。 猜想四:用数据分析DNA让建筑青春永驻? 今后,对城市旧建筑的加层、加固改造,应成为我国既有建筑改造的重要方式。因为建筑寿命的延长才是最大的节能,也是最大的节约。 受传统方式的制约,我们不能及时观测到建筑本身的老化问题,也就不可能做到即使修补。往往是当我们开始修补这个建筑时,已经到了濒临危楼的地步,不仅对建筑本身危害很大,也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造成隐患。 而在大数据时代下,要做到延长建筑寿命并非难事。从建筑的设计开始,直至最后建造完毕,期间所有的数据都有保留,并存处在云计算平台中,这就可以看作为 整座建筑的后勤保障。从建筑投入使用的那一刻起,它就时刻受着大数据平台的监督。随着使用年限的推移,建筑也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每一问题的出现都可以通过 大数据发出预警,提前预告,在建筑尚处于亚健康的初期,就能得到及时的呵护与补救,甚至通过大数据掌控每座建筑的DAN变化,让建筑永远保留青春的模样。 从一座建筑延伸到一个城市的所有建筑,甚至一个国家的所有建筑,都可以在大数据云平台的操控中,进行最科学合理的建筑检测与预知研判,哪怕是处于城市偏 远的角落,其建筑也不会被大数据所遗漏,每座城市的建筑安全指数,就能得到巨大的提升。城市将在建筑的活力中,散发出青春的韵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