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全文) |
||||||||||||||||||||||||||||||||||||||||||||||||||||||||
来源: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9日||||||||||||||||||||||||||||||||||||||||||||||||||||||||
摘要:
玻璃纤维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
||||||||||||||||||||||||||||||||||||||||||||||||||||||||
“十三五”期间,玻璃纤维行业以“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两化融合与绿色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为引领,通过持续技术与装备创新,积极探索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档次及全行业节能减排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受惠于内需市场持续发展壮大,玻璃纤维纱产能及产量均保持稳定增长。截止到2020年年底,国内大陆地区玻璃纤维纱总产能约为580万吨。2020年玻璃纤维纱总产量为541万吨,同比增长2.64%。 表1 “十三五”期间我国玻璃纤维纱产量变化情况
内需市场方面,一是在增强复合材料市场方面,随着环保规范管理要求日趋严格,复合材料制品行业加速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一大批小散乱企业被迫实施关停并转,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环境得到持续优化,从而带动玻璃纤维应用需求升级;二是在产业用纺织品方面,电气绝缘、建筑保温、环保、装饰装修等相关产业个性化需求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带动各类工业用玻璃纤维制品差异化、规模化快速发展。 外需市场方面,为避免过度依赖外需市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玻纤行业在“十三五”期间提出了主动降低产品出口比例,同时实施产能全球布局的发展思路。2020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约为133万吨,行业出口比例已经由“十二五”末的38.7%降至24.6%。与此同时,我国玻璃纤维企业海外产能在“十三五”期间增加29.3万吨,由“十二五”末的13.5万吨增长到42.8万吨,有力支撑了我国玻璃纤维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表2 “十三五”期间我国玻璃纤维行业内需与外贸市场变化情况
“十三五”期间,玻璃纤维及制品生产技术与装备不断提升。 池窑企业通过优化工厂总体布局、改造应用更加智能化的生产和物流装备、创新工艺流程、搭建智能工厂大数据管理平台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实时数据库平台与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系统互通集成、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集成等,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粗纱池窑生产线熔化率最高可达3.6t/d.m2,人均玻璃纤维纱年产量最高可达400吨;细纱池窑生产线熔化率最高可达2.2t/d.m2,人均玻璃纤维纱年产量最高可达180吨。企业生产效率、能源利用率实现较大幅度提升,运营成本、产品不良率以及产品研制周期进一步降低和缩短。 坩埚拉丝生产企业通过实施分拉、大卷装、大漏板、双层作业线,以及原料球、浸润剂及窑炉温度智能化集中控制系统等工艺改造,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制品深加工企业则通过积极寻求更高效的织造技术与设备、更先进的后处理工艺与装备,实现产品质量与附加值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电子细纱及电子布产品系列化研发与生产实现较大突破。7微米、5微米等玻璃纤维细纱陆续实现大批量池窑化生产,7628标布产能规模迅速扩大,各类薄布、超薄布国产化水平不断提升,满足了下游电子通讯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变化。 “十三五”期间,各类热塑性玻璃纤维及制品也得到快速发展,产品种类和产能规模都得到迅速提升,但在浸润剂研发环节,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有差距。 “十三五”期间,高模量、高强度、低介电、高硅氧、耐碱、耐腐蚀、异形截面、本体彩色玻璃纤维及玄武岩纤维等各类高性能玻璃纤维均得到进一步发展,部分高性能玻璃纤维实现了池窑化生产,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十三五”期间,玻璃纤维生产企业通过改进原料配方、提升熔化效率、提高综合成品率等措施,不断降低产品综合能耗。其中,池窑粗纱产品综合能耗先进值由“十二五”末的0.55吨标煤/吨纱降低至0.35吨标煤/吨纱,池窑细纱(7至9微米)产品综合能耗先进值由“十二五”末的0.75吨标煤/吨纱降低至0.45吨标煤/吨纱,坩埚纱产品综合能耗先进值由“十二五”末的0.37吨标煤/吨纱降低至0.30吨标煤/吨纱,无碱球及中碱球产品综合能耗分别达到0.35吨标煤/吨球和0.25吨标煤/吨球。 “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环保政策趋严及各地环保标准要求提升,玻璃纤维行业在生产线环保设施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在废气方面,企业配备了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先进企业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稳定控制在10mg/m3、50mg/m3、100mg/m3以内;在固体废弃物方面,企业通过对废丝进行原地分类预处理,实现各类废丝回收再利用。 (1)行业中低端落后产能仍然存在且持续发展; (2)企业创新发展意识和能力水平不足,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较重; (3)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意识较差,行业需求侧管理能力亟待提升; (4)企业生产及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5)行业绿色发展任重而道远,碳减排工作亟待开展;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企业正在逐步从各领域各行业的参与者、追赶者,变成现有及潜在领域的引领者、拓荒者。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防控,不仅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也深深地影响到了全球政治、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为玻璃纤维行业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发展要求和新的应用需求。 当前,我国正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此,国家将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实施以雄安新区建设为代表的区域重点发展战略、以“乡村振兴”为代表的协调发展战略、以“新基建”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升级战略等一大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各类重大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必将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郑重承诺,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了具体目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担当,同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引擎。同时,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世界正在步入智能化时代。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新机遇,正在促使制造业发生深刻变化。企业面临的技改提升、集约管理、节能减排等均将迎来智能化解决方案。人类社会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将为实体经济发展带来新的不竭动力和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美之间在贸易、科技、金融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新冠疫情的常态化,进一步深刻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及贸易往来。在此背景下,逆全球化发展思潮涌动,各种贸易摩擦、区域冲突甚至大国利益选择瞬息万变,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均面临着重大变革。玻璃纤维行业所面临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持续深刻变化,为行业发展不断带来各种新的挑战。 从行业自身发展来看,当前多数企业仍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获取发展,全行业产能盲目扩张和同质化恶性竞争仍时有发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配合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行业必须直面新需求新应用,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此同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任务的提出,必将成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带动玻璃纤维行业产品结构、产能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优化。 一是“十三五”期间,国家环保督察及规范管理趋严,对复合材料制品行业造成较大冲击,大批中小企业被迫实施关停并转,现有企业大幅增加环保投入,产业结构也因此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整。复合材料制品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将有助于玻璃纤维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管理和高品质高性能玻璃纤维品种的研发与推广,进而有助于推动玻璃纤维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复合材料行业作为战略性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产品已经在交通运输、电子电器、建筑工程、能源环保、化工防腐及体育休闲、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武器军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碳减排时代的到来,复合材料制品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建设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三是随着热塑性复合材料生产工艺逐步成熟,以及各类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逐步得到应用实践,将为复合材料产品应用打开新的市场空间,目前相关产品已经在汽车轻量化、现代农牧养殖、智能物流等领域得到初步应用,市场潜力巨大。 截止到2020年,我国各类复合材料制品年产量约为510万吨,对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的总需求量约为280万吨(不含覆铜板市场)。“十四五”期间,复合材料增强市场需求预计将保持高于当期国家GDP约2至3个点左右的同比增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社会发展进步,玻璃纤维作为一种优异的产业用纺织材料,在满足人类社会低碳环保发展、智慧社会建设及提升人居环境等方面逐步显现出巨大优势,应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一是随着近年来各类节能、环保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玻璃纤维本身具有的耐高温、耐腐蚀、导热系数小等特性,使其作为一种优异的节能环保材料,在墙体保温、水泥及混凝土制品增强、防水卷材、高温烟气过滤、高端保温毡材/复合板材等各类低碳环保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 二是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兴起及智能时代到来,玻璃纤维在智慧化社会建设方面正在显现其优势和潜力,在各类电气设备绝缘材料体系、智能型土工材料体系等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三是随着玻璃纤维拉丝生产技术及制品后处理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的档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其在创造人类舒适生活方面也逐步显现出巨大潜力。在各类装饰用布、家庭及公共场所阻燃防火用布、建筑幕布、户外遮阳布、医疗及防疫用滤材等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市场需求量也呈稳步增长态势。 截止到2020年,玻璃纤维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总用量约为70万吨。“十四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市场需求预计将保持高于当期国家GDP约4个点左右的同比增速。 覆铜板是印制电路板的重要基础材料,在印制电路板中起到导电、绝缘、支撑等作用,是网络通讯、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各类电子信息产品中不可缺少的电子元器件。近年来随着中国智能制造和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覆铜板用电子玻璃纤维市场需求规模稳步增长,需求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原有的仿7628布等中低端市场逐步萎缩,超细布、低介电玻璃纤维布等中高端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随着智能制造、5G通讯及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新基建”工程的全面实施,未来印制电路板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并带动电子玻璃纤维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同时,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对于基材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端,对于电子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应用研究和产品升级提出新要求新任务。玻璃纤维行业必须紧跟下游用户需求变化,做好产品应用开发和产能结构优化调整。 截止到2020年,玻璃纤维在覆铜板市场领域总用量约为80万吨。“十四五”期间,覆铜板市场需求预计将保持高于当期国家GDP约3个点左右的同比增速。 “十四五”期间,玻璃纤维行业要紧跟中国经济转型步伐,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为动力,以需求为引导,大力实施玻璃纤维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控制行业产能过快增长,积极做好玻璃纤维及制品的应用研究、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积极做好行业技术进步与装备创新,着力推动全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差异化、高端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积极参与下游应用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并以此指导玻璃纤维行业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促进行业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实现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数量。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创新协作意识、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不断激发全行业创新活力和创造力。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增强行业发展动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实力,持续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推进实施节能减排升级改造,不断优化原燃材料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产能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持续降低全行业能源消耗、大气污染物排放及碳排放水平,有效应对能源、资源、环境和碳排放约束,实现玻璃纤维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期间,玻璃纤维作为战略性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求,满足时代发展所需,树立“宜业尚品 造福人类”的总体发展目标。积极做好行业内部协调自律管理,不断提升全行业创新发展意识。在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基础上,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构建发展新格局,实现玻璃纤维行业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的新价值,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做出应有贡献。 “十四五”期间,要严格控制玻璃纤维纱总产能过快增长,将行业年度玻璃纤维纱实际总产量同比增速控制在不高于当年GDP增速3个百分点。要避免因产能过快增长而造成市场供需失衡和恶性竞争,重点做好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行业产能及产品结构,增加有效供给,积极拓展玻璃纤维应用新领域新市场。 “十四五”期间,要持续推进玻璃纤维产品结构优化。要充分利用碳排放、环境保护、规范管理、安全、质检、能效、标准规范等产业政策,借助环保督察、质量监督、能耗审查、安全检查及淘汰落后督察等专项执法行动,对行业低端落后产能进行持续施压,使行业低端落后产能无序发展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要不断完善高强、高模、超细(单丝直径≤6微米)、低介电、高硅氧、耐碱、耐腐蚀、可降解、异形截面、本体彩色、玄武岩等各类高性能及特种玻璃纤维的生产工艺与装备,扩大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品种系列,拓展玻璃纤维应用领域。截止到“十四五”末,各类高性能及特种玻璃纤维纱产量占比要从目前不足30%提升至50%及以上。
“十四五”期间,要持续推进玻璃纤维产业结构优化。要大力发展玻璃纤维制品深加工业,积极延伸产业链并扩大应用市场规模。重点做好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产业、汽车及轨道交通产业、电子通讯产业、建筑与基础设施产业、化工与环保产业等领域应用研究与制品研发,不断扩大市场规模。鼓励和引导企业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走差异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细分市场具备显著专业技术和品牌影响的玻璃纤维制品深加工专业制造商及制造集群。
“十四五”期间,要持续推进玻璃纤维市场结构优化。积极践行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重点做好内需市场的研发与生产供应,将行业产品外贸出口比例降低至20%以内。同时稳步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重点做好产品品质、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全球化对标,适度提升海外产能比例,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话语权。 “十四五”期间,要不断提升各主要类型玻璃纤维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截止到“十四五”末,行业各类生产线重点运行指标平均水平要达到:普通无碱粗纱池窑生产线综合成品率达到90%及以上;普通无碱细纱池窑生产线综合成品率达到80%及以上;坩埚拉丝生产线综合成品率达到92%及以上(不含玻璃球熔成率)。
“十四五”期间,要积极发展玻璃纤维制品深加工业,通过提升原料品质、改造现有技术与装备、创新后加工工艺路线、强化质量管理等手段,不断提升玻璃纤维制品性能与质量水平,丰富玻璃纤维制品功能特性,进而提升玻璃纤维制品附加值水平,扩大玻璃纤维应用市场规模,增加玻璃纤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截止到“十四五”末,玻璃纤维行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120万元及以上。 “十四五”期间,要继续做好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持续降低产品综合能耗水平。到“十四五”末,各主要生产线产品综合能耗要比“十三五”末降低20%及以上,其中:池窑粗纱产品综合能耗降低至0.25吨标煤/吨纱,池窑细纱(7至9微米)产品综合能耗降低至0.35吨标煤/吨纱。 “十四五”期间,要积极开展碳减排工作,研发和推广各类碳减排技术与装备没,探索建立零碳工厂。争取到“十四五”末,全行业碳排放水平比“十三五”末降低30%及以上,其中:玻璃纤维纱碳排放平均水平要降至0.4吨二氧化碳/吨纱以内(不含电力及热力消耗)。 一是要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纤维玻璃配方研究与设计工作,不断研究和完善玻璃纤维品种系列,优化不同类型玻璃纤维品种的生产工艺路线,提升各玻璃纤维品种的性能指标,满足玻璃纤维在辅助增强、绝缘、耐热、耐候、耐腐蚀、阻燃等不同领域的差异化需求,助力玻璃纤维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要积极探索高强、高模、超细、低介电、高硅氧、耐碱、耐腐蚀、可降解、异形截面、本体彩色、玄武岩等各类高性能及特种玻璃纤维的池窑生产工艺与装备,降低生产成本。加大对各类高品质热塑性玻璃纤维用浸润剂、各类高性能及特种玻璃纤维用浸润剂的研究开发力度,挖掘玻璃纤维应用潜能,满足下游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三是要不断提升玻璃纤维池窑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重点以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为目标,借鉴和集成各类自动化、智能化辅助生产技术,不断创新和提升大型池窑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玻璃纤维纱性价比优势,扩大玻璃纤维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 一是要做好玻璃纤维毡布制品应用再研发工作。通过原料应用创新、工艺技术与装备创新、工业设计创新等手段,不断提升和丰富玻璃纤维毡布制品的功能属性,满足其在减重增强、低碳环保及智慧社会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新需求、新应用。 二是要积极拓展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高性能及特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积极推进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回收技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技术等的研究、实践与应用推广,助力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差异化、高端化、低成本、规模化大发展。 三是要及时跟进各细分市场的应用需求变化趋势,做好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重点做好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产业、汽车及轨道交通产业、电子通讯产业、建筑与基础设施产业、化工与环保产业等领域应用研究与市场拓展,培育和发展一批具备较高技术门槛的规模化细分市场。 一是玻璃纤维行业要在需求侧管理和应用市场拓展方面加强协作。要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做好工艺探索与装备研发同步、应用研究与产品开发联动、生产制造与工程服务联手,提高产品及服务性价比,在重大技术与产品研发方面进行创新协作,共同拓展潜在市场规模。不同类型企业之间要根据自身实际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做好产能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走差异化、专业化发展之路。 二是玻璃纤维行业要在行业自律管理方面加强协作。要加大对假冒伪劣及低端落后产能的查处淘汰力度,净化市场环境。要严控行业产能过快增长,坚决杜绝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现象,以创新作为行业发展第一动力,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增加有效供给,实施高质量发展。 一是玻璃纤维行业要在继续做好“三废”达标排放基础上,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通过创新工艺技术、优化工艺流程、改进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等措施,稳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降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碳排放量。 二是玻璃纤维行业要积极践行“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通过开展能效对标、降低碳酸盐原料使用规模、提高绿色能源使用比例等措施,不断降低企业碳排放水平。要通过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推动全行业实施低碳化发展转型,稳步实施行业产能及产业战略布局变革调整,引导行业向具备清洁能源优势地区转移,积极探索建立零碳工厂、零碳车间,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持续推进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版)》、工信部《玻璃纤维行业规范条件》、中国建材联合会《建材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指导目录》等规范管理政策的有效落实,积极争取产品生产追溯、质量分级和有序竞争等方面的规范管理政策和标准,有效淘汰行业落后产能,严控行业中低端产能盲目扩张,净化行业市场环境,助力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实施。 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玻璃纤维行业环保产业政策。通过制定、完善和实施环保绩效分级、污染物排放标准、行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指南及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环保产业政策,指导企业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做好清洁生产管理,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三废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不断完善行业外贸出口及海外投资相关产业政策。及时根据行业外贸进出口需要进行产品税目调整,为企业进出口做好数据收集和市场预判。积极争取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进口暂定税率、外贸出口退税率的税率政策。协助商务部等部门做好国际贸易跟踪预警及贸易摩擦统筹应对,为政府国际贸易与海外投资管理建言献策。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互动,参与全球行业治理,增加国际话语权,维护国际自由公平贸易环境。 引导和鼓励行业实施创新发展,鼓励企业走差异化创新发展之路。积极开展行业内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重点突破行业去产能、补短板、绿色制造、智能制造、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定期组织行业创新发展大会,聚焦和探讨行业在原辅料、工艺、装备、应用、管理等各方面的创新趋势和道路,积极培育一批玻璃纤维行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和团队。及时跟进行业各领域各方面的创新发展成果,积极协助企业申报各类专利、标准、创新成果奖项,以及各类技改资金、成果孵化、融资信贷等创新成果产业化资金及政策扶持。 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玻璃纤维行业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促进玻璃纤维行业高质量发展。全行业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加科技创新投入,鼓励创新团队实施技术入股。积极建立健全行业内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业平台,提升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侵权及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提高侵权违法成本。 加强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做好行业各类标准体系的创新提升,充实完善现有标准体系,扩展标准制修订范围,对标行业内领先水平,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创造健康有序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序开展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团体标准质量管理,确保标准的引领示范作用,更好满足市场竞争和创新发展的需求。 积极调研和收集行业所需叶蜡石、高岭土、玄武岩等各类矿物原料的地理分布、储量、品相等情况,协助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矿物原料的合理开采和供需对接,提高原料初加工能力和水平,畅通原辅材料进口渠道,确保行业生产所需各类原料供应优质、稳定、安全。 以提升现有产品品质、满足玻璃纤维新品种新应用需求为引导,积极开展玻璃纤维成膜剂、润滑剂、偶联剂、抗静电剂及其它辅助成分,以及玻璃纤维制品粘结剂、涂覆树脂等各类化工辅料的产品开发及质量提升,并积极进行高端化工助剂的国产化替代。 做好各类拉丝机、捻线机、织布机、制毡机及涂覆机组、预浸料设备等各主要类型生产装备的研发、改进和推广,跟踪和借鉴国外先进工艺与装备技术,重点做好高性能玻纤新品种拉丝设备、各类型工业织物生产用高速喷气织机、稀织物及立体织物生产用缝编织机、功能性涂覆机组等设备研发实践与应用推广,不断提升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 积极探索各类工业控制、智能制造及低碳环保等行业相关辅助生产装备设施的创新实践,提升企业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水平,转型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在职培训和岗位培训,积极开展知识型、技能型技术人才和信息型、国际型管理人才培养,重点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管理人才队伍。重视“创二代”接班问题及职业经理人培养问题,完善和提升人才创新激励机制。 重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布局问题,引导实施差异化、专业化发展。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兼并重组、股权激励、市场化债转股等多种形式的商业模式实践,持续优化企业和行业资源,引导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开展差异化经营管理,促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