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您当前所在位置:

本期要目:建材工业“十二五”变化和“十三五”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来源: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5日 浏览:
摘要: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建材工业实现转型升级、由大变强、超越引领的关键时期。为提前谋划建材工业“十三五”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就委托中国建材工业规划研究院组织开展了建材工业“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的研究,这在此前的所有五年规划中属着手较早、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而且是“开门”搞研究的一次重要尝试。不仅中国建材工业规划研究院投入了主要力量和精力,同时诚邀全国各相关专业协会、地方行业协会、建材科研设计院所以及有代表性的各类企业共同参与研究。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建材工业实现转型升级、由大变强、超越引领的关键时期。为提前谋划建材工业“十三五”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就委托中国建材工业规划研究院组织开展了建材工业“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的研究,这在此前的所有五年规划中属着手较早、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而且是“开门”搞研究的一次重要尝试。不仅中国建材工业规划研究院投入了主要力量和精力,同时诚邀全国各相关专业协会、地方行业协会、建材科研设计院所以及有代表性的各类企业共同参与研究。研究过程中,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战略和重大改革的文件及配套措施,包括“一带一路”、两化深度融合和“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每一项重大经济战略或改革的出台,课题组都要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并结合实际深入理解和把握与建材工业未来发展的关系,尽可能融入“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之中。

  经过历时一年多的研究,课题组对建材工业发展现状,特别是“十二五”期间行业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就和问题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对建材工业未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国内外形势有了相对比较清晰的研判。在此基础上,对“十三五”建材工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方向、目标和主要任务进行了梳理,初步形成了发展的基本思路,并在参研单位和课题组内形成了共识。目前研究结果已正式上报委托部门,将作为编制“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基础支撑和参考。为便于大家了解掌握相关研究情况,为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研究编制“十三五”规划提供帮助,现将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一些认识和观点提出来供大家讨论。由于距离“十三五”规划编制、定稿和发布还有一段时间,期间国内外经济情况、特别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还可能会有新的重要文件和举措出台,因此这些认识和观点都不是最终的意见和结论,仅供大家参考。

  一、“十二五”建材工业的变化和成就

  1、产业规模继续扩大

  2014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8万亿元,与2010年相比,前四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5%,比同期全国工业年平均增速高出3.6个百分点。

  2014年水泥熟料产量14.2亿吨,增长20.2%;水泥产量24.8亿吨,增长32.2%;平板玻璃产量7.9亿重量箱,增长25.4%;建筑陶瓷产量102.3亿平方米,增长31.2%;玻纤产量308万吨,增长14.5%。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产业技术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水泥新型干法比重达95%以上,平板玻璃中浮法玻璃和玻纤池窑拉丝比重均达90%以上,新型墙材比重接近65%。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和任务提前完成。2011~2014年,全国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亿吨、平板玻璃产能1.5亿重量箱,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明显进展。传统建材占建材工业产值比重逐年下降。2013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中,水泥和平板玻璃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24.4%,比2010年下降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加工制品业发展迅速,建材加工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升。2014年混凝土及水泥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万亿元,首次超过水泥制造业,成为建材工业最大产业,统计范围内的水泥混凝土及水泥制品行业的产业经济规模已超过水泥制造业;2014年规模以上技术玻璃制品制造业销售额已经达到平板玻璃制造业2倍以上;建筑用石加工业已成为建材行业第四大产业。玻璃深加工、石材加工、复合材料及制品等行业平均增速超过20%。

  产业组织结构明显优化。水泥、平板玻璃、玻璃纤维等行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型企业集团继续发展壮大。2013年水泥前十家企业集团产量占水泥总产量的37.8%,比2010年提高12.8个百分点,已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标。平板玻璃年生产能力5000万重量箱以上的企业(集团)从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3年的6家,其生产能力占全国总量的40.3%。前三家玻璃纤维企业生产集中度为68%,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部品、玻璃、陶瓷、石材等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发展迅速,日益成为支撑行业创新、延伸产业链的有效载体,许多产业园区或聚集区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

 

  3、技术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自主创新意识普遍增强,全行业研发投入有所提高。2013年建材工业新产品研发经费和新产品项目数分别比2010年增长173.8%和221.6%,从而带动新产品销售收入比2010提高134.6%。

  集成协同创新模式在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中不断推广。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探索中发展,目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涉及水泥、陶瓷、复合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材料、非金属矿、机械设备以及绿色建材、资源综合利用等多个领域,用协同创新的模式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已经在部分行业和领域形成共识。

  取得了一批支撑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成果。如降低水泥窑氮氧化物排放技术及应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技术、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生活垃圾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离线Low-E玻璃产业化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薄膜太阳能电池用在线透明导电膜玻璃产业化技术、薄型瓷砖及其制造技术、挤出干挂空心陶瓷板及其制造技术、节能高效五层辊道式干燥器、玻璃纤维覆膜滤料等。

  4、绿色发展取得显著进展

  绿色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粗放发展方式得到抑制。建材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增速、建材工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比重以及主要产品综合能耗不断下降。绿色建材发展得到全行业高度重视,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基本能够满足绿色建筑发展的需求。

  治污减排成效显著。建材全行业烟粉尘排放量大幅下降,脱硝技术改造取得进展。2013年末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安装脱销装置的企业已超过600家。

  生态产业功能更加完善,已成为循环经济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环节。建材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量超过10亿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已建成或正在推进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生活垃圾及危废生产线30多条,年处理废弃物能力约250万吨。

  余热发电技术普及率进一步提高。截至2013年底,全国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约占全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64%,总装机容量7300MW;2012年底,全国共有90条浮法玻璃熔窑建立了41个余热发电站(机组),装机容量达到303.5MW,占全部平板玻璃生产线的31.91%。煤矸石烧结砖隧道窑余热发电项目在山西、吉林、河北等省建成投产成功发电,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5、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出口贸易不断增长,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2014年建材商品出口额达361亿美元,是2010年的1.9倍。

  对外工程服务业继续加速扩展。建材成套技术装备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水泥技术装备工程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以中国中材集团和中国建材集团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 努力实施“国际化”战略。目前我国水泥工程服务已占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2008~2013年中国中材集团连续6年国际市场(不含中国)占有率居全球第一。

  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开可喜步伐。大型建材企业对外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境外收购企业、投资建厂步伐明显加快,已涉及水泥、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墙体材料、石材等多个行业。

  二、行业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传统建材产能仍然严重过剩

  虽然“十二五”以来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淘汰目标已超额完成,但水泥、平板玻璃生产能力盲目增长的势头仍未得到根本遏制,传统建材产品产能过剩问题和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新产业发展提升仍缺乏关键技术支撑

  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多数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研发创新体系,企业层面的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差距明显。

  3、产业规模大、技术引领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强的领军企业较少

  2013年建材行业仅有14家企业入选中国500强,比2010年减少了3家,且入选企业平均收入远低于500强入选企业平均收入水平。

  4、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非金属矿深加工等产业发展较慢

  非金属矿加工仍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存在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足,研究体系尚不健全,材料性能低、品种少、质量不稳定,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

  5、多数建材产品附加值低,仍处在价值链低端和从属地位

  加工制品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升,如复合多功能保温墙体、整体屋面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玻璃墙体等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部分建材产品仍以半成品形式提供给建筑单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

  6、市场秩序失范制约行业效益提升

  行业在投资发展秩序、技术市场秩序、人才市场秩序、经营市场秩序等方面仍不完善,市场秩序失范已成为制约行业效益提高的重要问题。

  7、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未得到应有重视

  建材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缓慢,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产业咨询、研发设计、认证、评估、评价等高端服务业发展缓慢且欠规范,已不能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需要。

 

  三、“十三五”建材发展面临的环境与形势

  1、全球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虽短期动荡,总体上仍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2010~2013年,世界经济累计增幅达到10.9%,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5%,比1991~2013年全球经济的年均增速3.15%高出0.35个百分点,是近20年增长较快的时期。今后几年虽然欧洲国家受债务危机困扰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由高速转向中高速或中速“新常态”化增长,但由于美、德经济复苏加快,中、印及其它南亚、东南亚国家发展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带动世界经济继续呈现增长态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特征并存,多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机制不断加深。随着各国需求、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不断变化,在互联网、信息和物流业极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各国寻求共同发展不可逆转的基本趋势。尤其是伴随着以德美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欧洲经济一体化、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和以中俄为主导的上合组织、金砖五国、以及中国新近提出的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在此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WTO)于2014年11月正式通过《贸易便利化协定》,正在陆续获得签约国认可,使全球经济合作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科技和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努力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我国建材产业作为传统制造业和以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为已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

  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带动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国际产能合作,有助于化解一部分国内过剩产能,促进产业升级。“十三五”期间“一带一路”将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一带一路”建设的加快推进将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沿线国家将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往来将为建材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

  2、国际建材产业发展趋势

  发展中经济体将成为全球建材市场的主体。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度过大规模建设时期,建材工业不再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发展中经济体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未来经济发展重心将由发达经济体向其转移,而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重点是基础性建设、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从而将对建材及无机非金属材料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世界建材工业的发展重心也将进一步向发展中经济体转移。

  世界建材工业将朝着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首先,新世纪以来,世界绿色建筑发展经历了从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到负能耗建筑的演变,2013年德国推出“负能耗”房屋,并规定到2020年,所有新建建筑都要成为“负能耗”建筑。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标准更加注重以采用绿色建材和发展绿色建筑为宗旨的绿色化发展。

  随着全球绿色建筑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对绿色建材的市场需求也将不断提高。根据Navigant的报告,全球绿色建材市场规模将从2013年的1116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540亿美元。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的快速发展,建材工业的发展将加快向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方向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产业形态、商业模式以及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智能建材的市场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未来世界智能家居将迎来发展高峰期。据分析全球智能家居市场总规模将从2013年的330亿美元提高到2018年的710亿美元,从而对智能涂料、智能玻璃幕墙、智能卫浴、智能陶板幕墙、智能板材等智能建材产品产生新的市场需求。

  另外,融合发展将成为世界建材发展的新动向。建材与建筑产业间的融合将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从而为建材工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与建材产业的融合,将提高建材产业的生产效率并变革生产经营方式;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不仅将拓展应用领域,也势必会带动其规模化发展;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将催生新业态,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3、国内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或中速增长。随着GDP增速放缓,以及解决经济结构失衡而实施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固定资产投资也将从2000年以来年均超过20%以上的高增长转为逐年下调趋势。GDP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调,对建材产品消费需求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但未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依然存在。一是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这是推动工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二是随着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居民消费预期不断改善,消费需求将持续较快增长,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将逐步增强;三是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前景和市场潜力,有可能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四是我国拥有广阔的内陆地区和尚未开发的海洋区域,国家已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陆海发展都有着很大拓展空间,预计到202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超过12%;五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助推中西部等内陆地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总体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如无大的波动因素影响,预计可保持年均6~7%的增长速度。经济的稳步发展将带动对建材产品需求的持续稳步增长。

  工业化进程已开始迈入中后期阶段,高集中度、高加工度和高端制造业将成为工业化发展基本方向。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我国工业将向信息化、可持续化、精度加工和技术集约化方向发展,工业也将从以消耗原材料和燃料动力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向以产品精深加工和信息化产业为主导的方向转移,建材工业也将从以原材料生产为主向深加工、精加工制品以及建筑部品生产为主转变。

  经济增长面临更加严峻的环境承载和资源供给压力约束。在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和环境质量控制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在建设生态文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下,我国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减轻资源、能源总量消耗过大并持续增长的压力,实施节能减排(包括碳减排),实现绿色发展。建材工业也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

  经济和社会转型矛盾日渐突出,倒逼改革和各项法律法规及经济政策必须全盘考虑,顶层设计,综合推进。“四个全面”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等是统领各项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调整宏观经济调控和产业政策,进一步加快资源、环境、投资、金融、证券、外汇、国有资产管理和国企等各项配套改革,这些改革都将对建材产业发展带来直接和深刻的影响。

 

  4、建筑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趋势

  我国仍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各项建设必不可少,但建设规模和速度将回归常态化,建设重点将转到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品质提升和功能增加的需求为主。预计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期间城镇化率仍将每年以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提高,从而带动每年超过1300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随着城镇人口的增长,城镇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仍将保持较大规模,为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市场空间。但从总体分析,目前我国房屋建设总规模已基本达到饱和点(见图1、图2),未来建设的任务不再是以满足数量增长为主 ,而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品质的提升和功能增加的需求为主。

  

  图1  2000~2013年全社会房屋竣工面积

  

  图2  2000~2012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房地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调整周期。一是房价的高速增长以及畸高的房价收入比,脱离了以工薪阶层为主的普通劳动者的购买能力,房地产价格面临去泡沫化过程;二是房地产业的过度投机与炒作使其发展面临巨大的波动风险,最终必须回归以解决居民住房与改善居住条件为主要功能的理性市场;三是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特别是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这种局面不可能持续;四是供给增长快于需求增长,房屋空置率高,特别是部分二、三线城市盲目发展,透支未来需求,导致严重供大于求现象。为保证房地产业稳步发展,防范泡沫破裂带来的经济和金融风险,房地产业必将进入一个新的调整周期,对建筑、建材业产生重大影响。但从长远看,不会动摇建筑业市场发展的基本趋势。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的方向,绿色建筑将加快发展。建筑工业化是实现建筑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未来我国将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这将拉动对建筑部品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先后推出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4年版)、《绿色建筑选用产品导向目录2012》等政策及标准,2013年国务院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了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的目标,以推动建筑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将带动大批与节能环保相关联的产品和服务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绿色建筑带动的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未来新兴产业将向绿色低碳化、产业融合化、产品高端化、区域集聚化和国际合作化方向发展。

  202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15%,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4.3万亿元。节能环保等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材料等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将取得重大进展,由此将拓展以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为代表的建材产品的需求空间。

 

  四、“十三五”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发展任务

  1、主要建材产品产能过剩,建材产业必须加快战略转移,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在市场需求增速趋缓,生产能力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下,如何有效化解产能过剩、促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研究建材工业新的增长点和建材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面对传统建材主要产业产能过剩的严酷现实,建材工业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即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

  2、创新支撑不足是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之道,真正把行业发展引导到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超越引领的轨道上来。

  虽然我国建材主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行业技术发展尚处在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追赶和模仿跟进阶段,绿色建材、新材料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缺乏先进技术和新产品的技术引领支撑,行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同时,还存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储备、知识产权保护尚缺法律保障、有效转化和产业化的能力不足等问题。

  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已成为行业发展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建材工业必须加快技术进步步伐,推进创新能力建设,依靠自主创新,突破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的制约瓶颈。

  3、市场秩序失范已成为行业发展需要突破和解决的难题,重塑重质量、守信用,公正、公平、规范、自律、高效、有序的竞争市场成为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任务。

  由于行业信用服务体系尚不成熟、企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偏低等因素的影响,行业在投资发展秩序、技术市场秩序、人才市场秩序、经营市场秩序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市场秩序失范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效益提高的重要问题,需通过深化改革寻求突破。

  因此,需要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4、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国家战略下,实现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需要寻求新的支撑点和发展路径,绿色发展任重而道远。

  党的“十八大”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建设文明国家的总布局,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绿色化”概念,并将其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绿色化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建材工业的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生态文明建设对行业发展不仅是要求和挑战,也是机遇。如何实现建材工业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需要寻求新的支撑点和发展路径。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建材工业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特别是要加快绿色建材和生态治理材料的发展。

  5、生产性服务业是建材工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必须加快发展,补上短板。

  长期以来行业发展的重点主要在产品生产环节,生产性服务业成为行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建材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缓慢,已不能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需要,如何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建材工业各环节协调发展,已成为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十三五”期间,需要在如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并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统筹协调发展方面实现突破。

  6、建材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整体较低,实现智能转型面临艰巨任务。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智能化时代,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体现其现代化发展程度。我国建材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整体较低,无论是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还是与国内先进行业比,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提高全行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迫在眉睫。

  “十三五”建材工业必须走两化融合之路,加快推动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打造升级版建材工业。

  7、实施国际化战略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提高国际融合度成为建材企业“走出去”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融合度日益加深,提高建材工业的国际融合度的问题也已提上议程。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国际化战略:在主要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环境下,如何加快建材“走出去”步伐?特别是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国际化战略的大背景下,尤其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提高我国建材工业的国际融合度,提升建材行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实施“走出去”战略,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本输出的问题,既有战略问题,也有模式问题,还面临来自世界先进企业在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优势的诸多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加快提高国际融合度。

  以上是课题组在前一阶段研究过程中分析总结出的一些初步认识和观点。“十三五”规划的正式研究编制工作刚刚开始,今年十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还将专门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会后,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对建材“十三五”规划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再思考和研讨,使规划研究工作永远与时俱进,保持及时跟进、不断更新、动态管理的应有状态。

责任编辑: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因特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京ICP证040699号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号:1101081900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Baidu
map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