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 > 石化

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看油气石化产业

来源:盛达期货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4日 浏览:
摘要:

  三月十二日,中央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这一规划对指导各行各业今后的生产活动起到纲领性的作用。在本文中,我将梳理《纲要》中关于中国油气和石化产业发展的条目,并且结合原油市场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油气”一词在文章中出现频率不低,主要集中在油气的勘探和开发上。下文截取了《纲要》中提及油气的片段。

  “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有序放开油气勘探开发市场准入,加快深海、深层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完善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天然气主干管道,完善油气互联互通网络。“

  “坚持立足国内、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强化储备,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夯实国内产量基础,保持原油和天然气稳产增产,做好煤制油气战略基地规划布局和管控。扩大油气储备规模,健全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油气储备体系……多元拓展油气进口来源,维护战略通道和关键节点安全。“

  上述片段基本可以概括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油气储存和利用以及保障油气进口稳定这三个方面。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也写到过我国油气板块的复苏早于欧洲,也是受到了油价复苏的推动。今年以来,布油已经上涨了30%左右,中国的油田板块也上涨了19%。和美国页岩油勘探投入资本减少不同,我国的原油开采勘探资本支出得到了政府关于能源安全倡议和油价的支持。就拿三桶油举例,在布伦特原油价格区间在60-70美元/桶时,三桶油的开采勘探资产净值都有25-80%的上升空间;同时,它们的自由现金流收益率也有15-40%。在两会之前,油价就已经突破60美元了,这也就意味着三桶油已经在《纲要》出来之前开始布局石油开采活动了;刚好和油气板块的股票上涨对应了起来,即增加了开采勘探活动之后,投资者提高了收益预期。细分这三桶油,中石油对油价最为敏感,因为它对油田业务的敞口最大。当布伦特大于65美元/桶,中石油收益最高。而且中石油拥有很多天然气资源,相信不久之后会在碳中和战略布局中体现出其价值来。中海油则是一家相对纯粹的勘探开发公司,它在勘探开发上的投入占比非常大,拥有和国际独立石油公司竞争的实力。而在布油60-70美元/桶的区间内,这些优势将使得中海油的勘探开发活动早于全球平均水平,响应了国家对于“加快深海、深层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的规划和号召。中石化对于石油的敞口不大,因此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不如前两桶油,但是它的优势在于石化工业链。

  在石化产业发展上,《纲要》也给出了方向。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扩大轻工、纺织等优质产品供给,加快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改造专项,鼓励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

  在截取的《纲要》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为了响应碳中和和碳达峰等战略规划,国家正在引导化工行业进行绿色改造,走绿色发展、环境友好的路线。

  石化产业在我国仍旧处于发展中期,潜力巨大。在前期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和血汗工厂模式,靠着给别人代加工、拼成本,或者是资源驱动型,慢慢建立起了成熟的模式和产业链。但是这样高污染、高能耗的模式迟早会被淘汰,碳中和战略就是很好的一次转型机会。以后,我国的石化产业也要以创新作为驱动,走出低碳环保、高科技的新路线,培养出更多类似于万华化学(600309)这样的高端化工企业。

  我国的优势非常明显,就是要依托人口红利产生的巨大市场和需求。石化产业涉及到衣食住行的每个方面,从化肥、纤维到建材、燃料,这些刚性需求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很好地为克服短板铺平道路。

  我国石化产业的短板也很突出,就在于核心技术不够领先,在国际性高端产品的市场上份额小。技术突破就是未来的重点,别再走靠量的高能耗低效益路线,要解决产业链的结构性问题。

责任编辑:上游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Baidu
map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