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复工第一日,笔者与多数线下复工的群体一样,面临了面对疫情影响后今年工作重新部署的思考与探讨。
场景无需多说,几个核心高管(数量不可多,只能是5丁人,必须戴口罩,互相保持安全距离)碰头,面对当下情况各抒己见。
笔者所在集团老板在分析局面及判断时提及:这么长时间的居家隔离,线下各类商铺不可正常营业,虽然是一段时间,然而,我们再往深了思考,可能会导致一个本质发生变化——大众消费的消费习惯,直接变成了有别于传统的习惯。
果然是老板,此言一出,直抵要害!
大众消费习惯改变,这一点,细思极恐。
疫情对行业可能带来的影响,笔者早在未开工之前,亦进行过反复思考,此前亦有文稿刊发:此次疫情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产业链带来的影响,对终端卖场及经销商带来的影响等等都将是深远的。但真正论及本质,那大众消费习惯的改变可能性,堪称本质!
稍有心理学常识的人,应该都了解,心理学曾经有过专业研究,一般而言,一个普通人的习惯养成的最短周期是一个月。30天养成一个习惯,符合大多数人类的行为。
此次疫情发生后,大家集体居家隔离的时间,如果从国家各地要求大规模的居民居家隔离时间来算,那应该是1月22日左右开始,也就是除夕前后。1月22日到笔者提笔的今天,2月21日,刚好差不多1个月时间。
况且,到现在为止,尽管部分地区政府逐渐放开了企业复工的限制,但对于大众的居家隔离却并未明确放开管制。社区及街道和村镇的管控,依然纹丝不动。
与此同时,对于一些非民生类必需品类别的产业,不少地区政府仍然采取保守放开复工的策略,至于餐饮、娱乐及旅游等产业,就当前各界不少专家的分析推测而言,同样不会过早放开。同样基于安全层面及担责层面的考虑,亦有不少企业(譬如终端卖场类),并不敢很快开启起来。
另一方面,从普通大众一般心理层面而言,即便是当前放开了,想必经过这一轮全国性防疫战之后,要想没有心理负担的去线下聚集式消费(卖场、大型购物中心等),恐怕还要一个过程——尽管另一个说法是可能会有一个“报复式消费”的反弹可能,但相信这个时间会持续后延才有可能。有专家一度表示,这种反弹可能会在年中也就是6月份之后出现。
综上几个层面原因分析,这种“宅家”式生活状态,极有可能还会持续至少半个月甚至是一个月或更久。如此看来,大众“宅家”的状态,从时间层面而言,完全满足一个新行为习惯的养成周期。
那么,人们在“宅家”式生活期间,有哪些消费习惯可能被养成呢?
最直接的,日常消费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包括购买蔬菜、生活必需品等等。
既然更多的人“宅家”生活,并且由于“被迫”导致生活必需的一些购物消费从线下移居到线上,最终也适应并养成了这种线上消费习惯,那其实无需多说,商家们应该能理解这背后导致的系列未来变化可能性了。
况且,这次的“被迫宅家生活”不仅是进一步稳固了年轻人线上消费的习惯,更是把一大批仍然沿袭着传统线下消费习惯的70后、甚至是保守的60后群体,都集体性的从线下消费逼到了线上消费,且令他们成功体验到了线上消费的便利、优惠等优势。
读者可以观察一下身边亲人是否如此。远的不说,就说笔者本人身边,笔者的婆婆都会网购和网销了。
笔者以为,如果真的最终这种消费习惯形成了,电商或网销的趋势将进一步落地开花是必然。
反观陶瓷行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行业人喊了十多年的电商,被喊了四五年的新零售,或许在这次疫情之后,在2018年和2019年的不断探索和尝试、迫于终端各种形势之后,终于在2020年借着疫情的影响(一方面培养和巩固大众线上消费习惯,另一方面终端店面早就门可罗雀的状况),有望终于迎来其真正意义上的风口。
面对这一可能性的风口,谁会是那只率先飞上天空的猪?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吧!文/潘春花